【易经八卦的构成要素都有哪些】
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周易与易经的区别】
不是一回事。易经有三本,周易是传世的一本。
按照南怀瑾的说法: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
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加上《周易》,总称为“三易”。《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
《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说到这里,我们要有一个概念,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被这一本《周易》范围住了,因为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事实上还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连山》、《归藏》以外,《周易》的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
(1)变易
第一,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没有一物、没有一情况、没有一思想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已经在变了,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
由这一点,我们同时亦了解到印度佛学中的一个名词“无常”。这个名词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变成迷信的色彩,城隍庙里塑一个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头吐得很长,名“白无常”,而说这个“无常鬼”来了,人就要死亡,这是迷信。实际上“无常”这名词,是一种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的,所以名为“无常”,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易经》,是讲原则,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非变不可,这是原则。印度人则是就现象而言,譬如看见一幢房子盖起来,这房子将来一定会倒,看见人生下来,也一定会病、会老、会死,这是看现象而名之为“无常”。
(2)简易
第二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我们看京剧里的诸葛亮,伸出几个手指,那么轮流一掐,就知道过去、未来。有没有这个道理?有,有这个方法。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所以叫作简易。那么,《易经》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都在变,尽管变的法则很复杂,宇宙万事万物再错综复杂的现象,在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3)不易
第三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么名称,反正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不变的,这个能变万有、万物、万事的“它”是不变的。
这是《易经》的三个原则,先要懂得。
——————————————————详细资料见南怀瑾《周易杂说》,书店都有卖。
【易经八卦方位图】
现在一般都用的是后天八卦了,就给你张后天八卦图吧。注意八卦图和我们平时的地图是不一样的,八卦图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易经,周易,八卦都指一样卜卦吗?】
易经和易传合起来统称周易;八卦是周易里的一部分;至于卜卦的方法很多,有六爻奇门等等
【周易 里面的 八卦具体指什么意思?】
八种卦象:乾、坤、震、巽、坎、离、垠、兑。分别对应八样事物: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什么是“八卦”?】
八卦事实上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之一。八卦变幻十分难料,博大精深的内容和演绎,从古至今就在人们的脑海里蒙上了一层十分神秘的光晕。
八卦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八卦的象征意义是没有尽头的。在中国古代哲学里,“八卦”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所有现象的最基本的原理,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总括。
“八卦”指的是《周易》里的八种基本图形,名称分别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和兑。它们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的现象。“八卦”经过自叠与互叠以后组成了六十四卦。这些抽象的符号和组合的原理在我国古代曾经有很多具体的运用。
古今中外的学者对八卦全都作了大量的研究,一心想解开它的奥秘,研究《周易》的论著就多达两千多种。
古代汉族文献里的“八卦”分后天八卦与先天八卦两种。后天八卦指的是北宋以前所出现的“八卦”,先天八卦指的是在北宋以后出现于文献中的八卦,因此人们以为八卦是由宋代道士创造出来的,其实彝族在远占时代就已经创造了“八卦”,它的功能和结构跟汉族八卦大体一致,特别与先天八卦十分接近。
看来先天八卦是在北宋时期由彝族区传人汉族的。所以,“八卦”和彝族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从《易经·河图》的“八卦”构造来讲,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它们的十个数是十月太阳历里的十个月,只不过是十月太阳历的一种表达形式。它们的意义在于讲解一年的十个月里气温变化的对应关系,和前后两季月份交换时的对应关系。因此“八卦”原来并不那么神秘,只不过是十月太阳历已经被人们遗忘了,都不清楚二者的关系了,因此渐渐成为抽象的理沦了。